怨朱弦宗梅岑约游红桥,泊舟韩园纪事

放桃花画舫寻春。绿水回环,红雨缤纷。嫩柳丝垂,莺簧乍啭,陌头骤起香尘。雷塘何处,小桥流水,弥弥濏濏粼粼。只莺花不改,无数箫声,占断芳晨。伊道紫宫金弹,我道钿筝锦瑟,此恨平分。且试向东风寄语,细与评论。
是谁家、桃叶桃根。鸦黄隐笑,蛾黛留颦。偷傍犀帘,微揎翠袖,的的东邻。明言未实,暗祝方真。又是夕阳斜度,早难道且住为佳,踏遍黄昏。回首千秋索下,猛忆三生石畔,记取腰身。更莫向西园北里,轻掷销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怨朱弦·宗梅岑约游红桥,泊舟韩园纪事》是一首由清代诗人邹祗谟创作的词,此诗通过描绘桃花画舫寻春、绿水回环和红雨缤纷等场景,展现了一幅充满春意盎然的画面。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邹祗谟,字士,号程村,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是清朝的一位著名诗人。
  • 顺治十五年戊戌(1658年)进士,有《远志斋集》传世。
  1. 诗歌原文
  • 放桃花画舫寻春。
  • 绿水回环,红雨缤纷。
  • 嫩柳丝垂,莺簧乍啭,陌头骤起香尘。
  1. 诗歌鉴赏
  • 此词通过对春日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对春天的美好感受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通过“桃叶桃根”和“三生石畔”的比喻,增添了诗词的情感深度和文化内涵。
  1. 艺术手法
  • 邹祗谟在创作中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使得诗歌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有情感上的共鸣。

《怨朱弦·宗梅岑约游红桥,泊舟韩园纪事》作为一首清词,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