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 客窗听雨

绿柳正飞绵。半是阴天。孤灯和枕不成眠。青火未吹光似豆,故闪风前。
花事正焉然。好景谁怜。客游还到大江边。细雨连宵看皓魄,谁缺谁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客窗听雨》是元末明初诗人陶宗仪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还体现了作者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以下将介绍这首作品:

  1. 创作背景:陶宗仪,字九成,是元末明初浙江黄岩人,他的生平事迹在《明史》中有记载。根据历史记载,陶宗仪生活在元末明初,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政治局势复杂,社会矛盾激化。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为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使得诗人能够从不同角度去审视和表达内心情感。

  2. 诗歌原文
    绿柳正飞绵。半是阴天。孤灯和枕不成眠。
    青火未吹光似豆,故闪风前。花事正焉然。好景谁怜。客游还到大江边。细雨连宵看皓魄,谁缺谁圆。

  3. 诗歌赏析

  • 陶宗仪通过“绿柳正飞绵”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柳树随风飘舞,象征着生命力与活力。而“孤灯和枕不成眠”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郁与无奈,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
  • 第二句中的“青火”可能是指蜡烛的光,虽然微弱但依旧存在,反映出诗人在困境中依然坚持寻找希望的坚定态度。
  • 第三句“花事正焉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惋惜,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客游还到大江边”一句显示了诗人的行踪不定,反映了他漂泊的人生状态。
  • “细雨连宵看皓魄”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忧伤的画面,细雨连绵不绝地持续到深夜,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下观月,更能感受到孤独和寂寥。
  • 最后的“谁缺谁圆”既指月亮的盈亏变化,也象征了人生中的得失和聚散离合。

《客窗听雨》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词,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与哲理的作品。它展示了陶宗仪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读者在欣赏这些诗句时,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美好与哀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