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声木兰花 · 红桥即事

绿杨城外平山路。五里香尘消暖雾。水碧迢迢。溪北溪南出画桥。
酒旗闲向春阴卷。黄鸟一双篱外啭。堤畔人家。风细秋千影半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偷声木兰花·红桥即事》是清代诗人邹祗谟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偷声木兰花·红桥即事》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诗中的意境和用词来看,它可能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细节的深刻感悟。邹祗谟作为清代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这首诗或许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2. 主题内容:《偷声木兰花·红桥即事》以平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绿杨城外的平路、溪北溪南的画桥、酒旗在春阴中卷展,以及黄鸟在篱外啭鸣,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生活平淡而真实的赞美。诗中的“堤畔人家”和“风细秋千影半斜”更是增添了一份诗意的生活情趣,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活的惬意和美好。
  3. 艺术特色:《偷声木兰花·红桥即事》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风格。首先,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没有过多的修饰,但每一句都充满了生动的细节,使得整首诗既有深度又不失轻松愉悦。其次,诗歌的结构紧凑,通过平直的叙述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春日世界。最后,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偷声木兰花·红桥即事》成为了清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偷声木兰花·红桥即事》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美的诗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情表达,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清代文化和艺术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