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 春晓,用大樽韵

荏苒芳时成惜别。待卷虾须,春梦愁轻切。绡帐微风吹半褶。绿杨枝上残星灭。
晓唱玲珑声未绝。郎去迢迢,才过清明节。窗畔丁香愁百结。秭归过处啼难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春晓,用大樽韵》是清代诗人邹祗谟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关于此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品背景:《蝶恋花·春晓,用大樽韵》由清代诗人邹祗谟创作,这是一首词,体现了作者对春天景色的细致描摹和情感的细腻表达。在清代文学中,邹祗谟以进士的身份活跃于文坛,其诗作多具有清丽脱俗的风格。这首词便是他在文学道路上的又一篇佳作。词中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感,还透露出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感慨。
  2. 艺术特色:邹祗谟在《蝶恋花·春晓,用大樽韵》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技巧,如叠字、拟人等,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特别是“荏苒芳时成惜别”一句,既描绘了春天景色的变迁,也反映了作者对美好时光流逝的哀伤之情。此外,邹祗谟在词中巧妙地运用典故,如“春梦愁轻切”,既增添了文学韵味,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
  3. 文化影响:在清代文学中,邹祗谟的《蝶恋花·春晓,用大樽韵》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作,更是清代文人对自然景观和内心感受的一种独特表达。这种独特的审美观和情感表达方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文人都从中汲取了灵感,创作出更多感人至深的作品。

《蝶恋花·春晓,用大樽韵》作为清代诗歌的瑰宝之一,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着独到之处,更在文化传承与影响方面展示了其深远的价值。通过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其文化影响,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人的智慧与才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