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友人写春江图

书画非小道,世人形似耳。
出笔混沌开,入拙聪明死。
理尽法无尽,法尽理生矣。
理法本无传,古人不得已。
吾写此纸时,心入春江水。
江花随我开,江月随我起。
把卷坐江楼,高呼曰子美。
一啸水云低,图开幻神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为友人写春江图》是清代画家石涛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绘画艺术的独特见解和追求。石涛,号清湘老人、大涤子等,是清朝初期的著名书画家,出生于江南常熟虞山,俗姓朱。

《为友人写春江图》这首诗反映了石涛对书画艺术的理解:“书画非小道,世人形似耳。” 他提出,书画不是简单的技艺,而是有着深刻哲理的艺术。这句话表明,石涛认为真正的书画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模仿,而是要有内在的精神追求和哲学思考,这是古人在创作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石涛在诗中写道,出笔时要“混沌开”,即要摒弃一切技巧上的束缚,直接表达内心的感受;而入拙则意味着要通过笨拙的方式展现出智慧。这两句话体现了石涛强调的“理法本无传”的观念。他认为,古人在创作中虽然留下了很多法则和技巧,但这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后人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和创新。石涛的这种看法,展现了他对艺术发展过程的看法,即艺术总是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中向前发展的。

《为友人写春江图》中,石涛写道:“理尽法无尽,法尽理生矣。” 这句话揭示了艺术与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石涛认为,尽管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来学习古人的技巧,但真正要达到艺术的高度,还是要从内心深处找到灵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境界。

石涛的《为友人写春江图》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之美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艺术追求的诗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石涛的艺术观和他对后世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