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罗阳王祠

云山回合水满陂,岸花绛绿凫翁嬉。周台汉苑目未睹,访古出郭寻荒祠。
神称王表大怪异,太元往事堪嗟咨。罗阳印绶号辅国,守令迎谒无愆期。
苍龙门外置邸第,闻言宛若徒褰帷。立后改年出神示,耄荒大帝非英姿。
霍山竹节宁不期,五车命职皆传疑。先天不违万灵护,听神自侮人争嗤。
雄心鼎峙老欲尽,况制六合加鞭笞。民神杂糅竟何益,变置储贰成阽危。
吕壹排诋若鬼蜮,朱据见枉兼是仪。陆潘涕泣诚可思,蛊惑丧志女谒盛。
强藩谗魋棼如丝,奉命祷祠怒江芊。良臣放死巫觋驰,降莘信随若一辙。
将亡祅孽侔枭鸱,龙髯莫挽请福遁。揶揄山鬼真成痴,祖龙逝璧遮道持。
黄熊祀列霸兆移,神不胜道古所诫。甘泉太乙无差池,国山再封神印发。
洛阳青盖呈灵蓍,公锄司马动谣诵。飘飘荧惑疑同时,虎爪晋袭幸无语。
信巫好鬼空传贻。辨亡著论归何辞,回风仿佛吹灵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寻罗阳王祠》是一首描绘古代遗址的古诗,出自清代诗人项霁之手。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项霁:项霁,字少逸,号秋帆。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据资料显示他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和学者。
  1. 诗歌原文
  • 云山回合水满陂,岸花绛绿凫翁嬉。
  • 周台汉苑目未睹,访古出郭寻荒祠。
  • 神称王表大怪异,太元往事堪嗟咨。
  1. 作品翻译
  • 原诗翻译:《寻罗阳王祠》这首诗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遗迹的好奇与探索之情。首句“云山回合水满陂”描绘了一幅山水交融的画面,而“岸花绛绿凫翁嬉”则增添了一份宁静与和谐的气息。接下来的两句“周台汉苑目未睹,访古出郭寻荒祠”表达了作者对汉代宫殿遗址的向往以及亲自探访的渴望。尾句“神称王表大怪异,太元往事堪嗟咨”则透露出对历史事件的感慨与思考。
  1. 词句注释
  • 绛绿:一种颜色,常用来形容鲜艳的色彩。
  • 凫翁嬉:形容凫鸟在水边嬉戏的景象。
  • 太元:指太初元二年,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或事件。
  1. 白话译文
  • 云山环绕,水波荡漾,岸边红花绿叶映衬着白鹭在水边嬉戏。我未曾见过汉时的宫苑,只愿意在城外寻找这座荒废的祠堂。据说这里的神灵曾显赫一时,如今留下的只是让人叹息的历史往事。
  1. 创作背景
  • 根据现有的资料,此诗的创作背景与项霁的个人经历有关。他可能曾在一次外出游历中偶然发现了这个荒废的祠堂,从而触发了他对古代历史的好奇与兴趣。这种情感可能促使他在闲暇之余写下这首表达自己对历史遗迹探寻之情的诗作。
  1. 名家点评
  • 关于《寻罗阳王祠》,目前没有具体的评论文章或书籍对其进行深入解析。但可以推测,由于这首诗较为简短,其赏析角度可能集中在语言的韵味、画面的描绘以及历史背景的探究上。
  1. 轶事典故
  • 在研究项霁的生平时,可能会发现他对于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可能与他的个人经历或家族传统有关。例如,他可能在家族中有研究历史的传统或者曾经参与过相关的学术活动。
  1. 作品赏析鉴赏
  • 文学价值:《寻罗阳王祠》作为一篇古诗,它以其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情感态度。其文学价值在于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过去时光的留恋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 艺术特点:在艺术表现上,此诗采用了传统的五言绝句形式,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丰富的情感。同时,诗中运用了色彩对比(如“岸花绛绿”)和动态描写(如“凫翁嬉”),使整首诗显得生动而富有诗意。

《寻罗阳王祠》不仅是一首反映作者个人情感的古诗,也是一部能够引起读者深思的历史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感受到古人对历史遗迹的敬畏与怀念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