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得句

深闺无一事,夜坐喜春晴。
笔秃诗犹健,灯残月尚明。
半帘新月色,四壁乱虫声。
遮莫难成寐,荒鸡几处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坐得句”是一首描写秋夜景色和诗人情感的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深秋庭院中的梧桐和孤独的心境,展示了诗人不甘寂寞、积极入世的精神风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夜坐》是北宋诗人张耒的作品,他的文学创作涵盖了诗、词、文等多个领域。张耒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常体现出文人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2. 诗歌原文: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3. 诗歌鉴赏:首句“庭户无人秋月明”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明亮的秋夜氛围,为后文的孤寂感作了铺垫;次句“夜霜欲落气先清”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冷清与宁静,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清冷与孤寂。三、四句“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中,诗人用“真”字赞美梧桐树的坚韧不拔,即使在萧瑟的秋季也依然挺立不倒,展现出生命的顽强。最后两句则以“数叶迎风尚有声”形象地表达了梧桐叶随风摇曳的声音,虽然已是残败之态,但依然保持着生命的活力。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写和对梧桐的赞美,传达了诗人对生命不屈不挠精神的颂扬。
  4. 文化影响:《夜坐得句》不仅是张耒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宋代文人精神面貌的一种展现。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性和独立的追求,以及文人对于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独特感悟。此外,这首作品在后世也广为传颂,成为研究宋代文学和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之一。

《夜坐得句》不仅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邃的内涵受到人们的喜爱,更因其深刻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而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文化追求和生活态度,从而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