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自感

韶光荏苒又经过,顾我依然可奈何?
一世盛衰原梦幻,此生意气已消磨。
啼残杜宇愁春去,落尽棠梨厌雨多。
常叹深闺同调少,几回遣闷自吟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自感》是费墨娟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地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的原文与翻译
  • 原文:韶光荏苒又经过,顾我依然可奈何?一世盛衰原梦幻,此生意气已消磨。啼残杜宇愁春去,落尽棠梨厌雨多。常叹深闺同调少,几回遣闷自吟哦。
  • 译文:时光匆匆流逝,但我还感到无可奈何。一生中的荣枯如同梦境,青春的志气已经消逝。春天到来时,杜宇鸟啼声中透露着对春天离去的忧愁,落满棠梨树叶的雨滴让人厌烦。常常感叹深闺中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多次在寂寞中吟诵诗歌来抒发心中的郁闷。
  1. 作者简介
  • 作者背景:费墨娟,晚清时期著名的女诗人,生于1869年1月(清代同治七年十二月),卒于1915年(中华民国4年)7月24日,享年46岁。
  • 文学成就:《春日自感》是她晚年的作品,表达了她对人生、自然和时代的感慨。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她在艺术上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韶光荏苒又经过”描绘了时间的流转,暗示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一生盛衰原梦幻,此生意气已消磨”反映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认识,以及对青春不再的哀愁。
  • 自然描写:诗中的“啼残杜宇愁春去,落尽棠梨厌雨多”通过对自然界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变化和对季节变迁的细腻感受。
  1. 文化意义
  • 女性视角:费墨娟作为一位女性诗人,她的诗歌展现了女性特有的敏感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为研究晚清时期的女性文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 时代反映:通过《春日自感》,读者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如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慨等,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费墨娟的《春日自感》不仅是一首美丽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关于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