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枪,威名扬,十荡九决人莫当。斗鸡小儿视晋王,斩其来使如犬羊。
末帝昏乱枭鸱张,屡建奇勋匿不彰。老臣冤愤摧忠肠,授以劣卒驱沙场。
失守中都败递坊,招讨一死梁即亡。谁拾此鞭犹收藏,赤心报国金煌煌。
中都在注西南乡,递坊之镇不能详。荒祠古墓风悲凉,嗟哉梁亡,招讨不亡,人死留名鞭亦香。
令我拂拭心彷徨。凛凛犹见王铁枪。
后梁招讨王彦章铁鞭歌呈景缦楼太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后梁招讨王彦章铁鞭歌呈景缦楼太守》是清代诗人冯云鹏所创作的一首诗,以赞颂后梁招讨王彦章的英勇事迹和威名。王彦章,字子明,是唐代末年的著名将领,因其勇猛善战、忠诚于国家而闻名。他的事迹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因其军事才能,更因为其忠诚和勇敢。
诗歌通过“王铁枪,威名扬,十荡九决人莫当”开篇,直接点明了王彦章的勇武与威名。这里的“王铁枪”是对王彦章的一种比喻,形容他如同战场上的钢铁之枪,坚不可摧。而“威名扬”则展现了他在战争中的卓越表现,赢得了极高的声誉。接着,“斗鸡小儿视晋王,斩其来使如犬羊”两句,描绘了晋王(唐末皇帝)对王彦章轻视至极的情景,以及王彦章如何以武力回应的。这不仅展示了王彦章的智勇双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诗中的“末帝昏乱枭鸱张,屡建奇勋匿不彰”表达了对晚唐末年统治者昏庸无能的批评。这里提到的“枭鸱张”意味着混乱无序的政治环境,王彦章在这样的局势下仍能屡建奇功,但其功绩却被埋没,未能得到应有的承认。“老臣冤愤”一句则揭示了那些忠心耿耿的老臣因朝政腐败而产生的深深不满和愤怒。
“王铁枪,威名扬,十荡九决人莫当。斗鸡小儿视晋王,斩其来使如犬羊。末帝昏乱枭鸱张,屡建奇勋匿不彰。老臣冤愤”这几句诗不仅赞美了王彦章的勇猛和忠诚,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即统治者的昏庸和朝政的腐败,以及这些现象对普通人生活的严重影响。
《后梁招讨王彦章铁鞭歌呈景缦楼太守》不仅是一首赞颂王彦章英勇事迹的诗歌,更是一幅反映晚唐时期社会矛盾和历史变迁的历史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以及王彦章作为历史人物的形象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