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仰面叹华屋,手抱遗经常独宿。尽日集庭闻鸟呼,中宵掀窗来鹿触。
我常踏月望西园,寒星寂寞垂短垣。径约汪君信阔步,青田壶泻三昆仑。
清言若遇王平子,绝倒当年定如此。稽古岂无春卿荣,随学尚有公超市。
先生不乐句羞素餐,先生毋躁句且少安。昼居于内侍汤药,不然讵肯轻儒冠。
病鹤支离堪对语,翩翩平原在何许。
简慰天涛
介绍
《简慰天涛》是清代冯景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华屋的仰慕和遗民生活的孤独之感。下面对这首诗的内容、作者及其时代背景进行详细解析:
诗歌原文:
先生仰面叹华屋,手抱遗经常独宿。
尽日集庭闻鸟呼,中宵掀窗来鹿触。
我常蹋月望西园,寒星寂寞垂短垣。
径约汪君信阔步,青田壶泻三昆仑。
清言若遇王平子,绝倒当年定如此。
稽古岂无春卿荣,随学尚有公超市。诗歌赏析:《简慰天涛》作为冯景的文学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表达而著称。诗中的“华屋”与“遗民”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盛世的怀念与现实的失落感。冯景在这首诗中不仅描绘了个人的生活状态,还反映了清初遗民群体的生活困境。
作者简介:
冯景,字山公,一字少渠,是清代浙江钱塘人。他不仅是一位学者,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除了诗歌,冯景还撰写有《解舂集》《樊中集》等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对时事的关注与思考。创作背景:
冯景生活在清朝康熙年间,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民族矛盾激化的时代。他的文学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感慨,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通过《简慰天涛》,我们能够窥见当时社会的一些侧面,如遗民的生活状态、知识分子的思想追求等。文学价值:
《简慰天涛》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因其艺术性和思想性受到赞誉,更因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而被后人传颂。该诗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而深刻,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文化意义:
从文化角度来看,《简慰天涛》不仅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它还传递了一种对于传统和历史的尊重。通过对过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展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不屈。
《简慰天涛》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意义的作品。它让我们得以一窥清末遗民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与社会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华民族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的韧性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