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留别呈简岸先生

乾坤感高义,小子愧非材。
道在斯人与,时危讲席开。
青山卧龙宅,紫水钓鱼台。
别路多风雪,天心数点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草堂留别呈简岸先生》是清代近现代初诗人黄节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文学艺术的佳作,也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以下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介绍
  • 黄节(1873-1945),字秋岳,号曲江居士、石湖老人等,晚清至现代著名的学者与诗人。他不仅在诗词创作上有着深厚的造诣,而且在书法和篆刻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被尊为“岭南三大家之一”。
  1. 诗歌原文
    乾坤感高义,小子愧非材。道在斯人与,时危讲席开。
    青山卧龙宅,紫水钓鱼台。别路多风雪,天心数点梅。

  2.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如“青山卧龙宅”、“紫水钓鱼台”,这些意象生动而具有象征意义,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其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 情感真挚:诗人在表达自己对于知识传承者——简岸先生的感激之情时,情感真挚而深沉。这种表达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感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 语言精炼:尽管是一首五言律诗,但在黄节的笔下,语言却异常凝练,每个字都仿佛经过深思熟虑,充分展现了中文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

《草堂留别呈简岸先生》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更代表了清末近现代初期的文化氛围和社会价值观。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一段文化,值得每一位对中国近代文学有深度了解和兴趣的人去细细品味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