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七日,偕崔劭南、任子贞,出东郊过息鞭亭小饮

残年郊外少游人,独爱梅花水石滨。
薄酒却寒成一醉,积阴为雨计兼旬。
生涯举国愁穷腊,风物漫山得早春。
只有吾徒消领尽,寂寥天地似今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二月十七日,偕崔劭南、任子贞,出东郊过息鞭亭小饮”是黄节所作的一首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黄节(1873-1945),近现代诗人,号礼封。他出生于浙江黄岩,后移居上海,一生致力于文学和诗词的研究与创作。黄节的诗作多表现了他对传统诗词的热爱以及深厚的文化修养,其诗风典雅而富有韵味,常以自然景色入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和诗人的内心世界。

  2. 诗歌原文

残年郊外少游人,独爱梅花水石滨。 薄酒却寒成一醉,积阴为雨计兼旬。 生涯举国愁穷腊,风物漫山得早春。 只有吾徒消领尽,寂寥天地似今晨。

  1. 诗歌鉴赏
  • 这首诗以“十二月十七日”开头,表达了在寒冷的冬日里,诗人独自出游的心情。诗中的“残年郊外少游人”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冬日景象,没有太多游人的喧嚣,增添了一份静谧感。

  • “独爱梅花水石滨”则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欣赏自然美景的能力。梅花以其在冬天盛开的特性,象征着坚强和纯洁,而水石则是清冷而美丽的象征,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 “薄酒却寒成一醉,积阴为雨计兼旬。”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寒冷中借酒消愁的情感。虽然天气阴沉,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反而借酒驱寒,享受这种孤独而宁静的时刻。这里的“积阴为雨”也巧妙地用到了双关语,既有字面上的雨水,也有比喻中的情绪低落。而“计兼旬”则暗示了诗人在这种心境下,已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可能是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 “生涯举国愁穷腊,风物漫山得早春。”这句诗通过对比,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在诗人看来,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大自然也展现出了春天的气息,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不禁感叹生活的希望和美好。这里的“举国愁穷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状态,人们的生活充满了忧虑和不安。

  • “只有吾徒消领尽,寂寥天地似今晨。”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尽管诗人独自一人欣赏着美丽的风景,但他仍然期待着与朋友们的重逢,这种期待和盼望使得整个场景更加温馨和感人。

《十二月十七日,偕崔劭南、任子贞,出东郊过息鞭亭小饮》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黄节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也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