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广雅书院

绝业催人过壮年,再来林木亦参天。
棠梨半落春将晚,祠屋长虚草漫沿。
曾见讲堂屯马队,坐闻幽鸟语寒烟。
闲闲且了区中事,池上黄淤已种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广雅书院》是清末近现代初著名诗人黄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分析该作品的内容、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以揭示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1. 内容概述
  • 诗句鉴赏:黄节在《题广雅书院》中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广雅书院的怀念之情。通过对比书院过去与现在的荒凉景象,诗人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世事变迁之感。
  • 情感表达: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地点的描述,更是黄节个人情感的抒发。他通过描写昔日书院的热闹景象,反衬出当前之冷清,体现了岁月沧桑与历史变迁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1. 作者介绍
  • 生平简介:黄节(1873—1935),字晦闻,号纯熙,又号节,广东顺德人。近代著名诗人、学者,著有多部学术著作,如《黄史》、《周秦诸子学》等。
  • 学术成就:除了诗歌创作外,黄节在史学、哲学等领域亦有显著贡献,其对先秦、汉魏六朝诗文有深入见解,并在文学理论方面有所建树,其作品兼见唐诗文采与宋诗骨格。
  1. 文化意义
  • 历史文化传承:《题广雅书院》作为对广雅书院的纪念之作,不仅记录了一个地方的历史变迁,同时也承载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 文学研究价值:通过对该诗歌的分析可以发现,黄节的诗歌风格兼有唐面宋骨的特点,这反映了他在艺术表现上的多样性和深度。

《题广雅书院》不仅是黄节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情回溯。在当代社会,重新审视和评价这样的文学作品,对于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