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示李沧萍

骊成有碣石,乃沦东海傍。
惟彼原子思,学道病不行。
君平何寂寞,身世皆相忘。
读易管渡辽,避世王东墙。
邠卿委时命,伏生兴流亡。
持此不拔心,何问屯与康。
数子守高义,千秋能颉颃。
苕苕岁云暮,来日何堂堂。
李生文学儒,学成不还乡。
臣朔独苦饥,作赋追东方。
乱世不右文,万舞徒方将。
吾衰逝不顾,惜汝年犹强。
朱梅发绿苞,绝阴转新阳。
万物盖已除,生气中亦藏。
何意残贼人,天降独未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岁暮示李沧萍》是由近现代诗人黄节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作于甲子年,是清末民初的重要文化标志之一,体现了当时文人对现实和理想的双重关注。

诗中的“骊成有碣石,乃沦东海傍”描绘了一位志士的悲壮命运,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体抗争命运的深刻思考。这种对个人命运与宇宙自然法则的反思,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对于个人理想的追求。

诗中的“惟彼原子思,学道病不行”展现了黄节对于知识与信仰的探索。在这首诗里,黄节通过“原子思”这一象征性的概念,表达了一种对于科学与哲学融合的理想状态的追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道路选择的迷茫,以及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批判。

诗中的“君平何寂寞,身世皆相忘”则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无奈。这里的“君平”,指的是东汉时期著名的隐士严君平,其生活态度与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产生了共鸣。通过这样的表述,黄节传达了对现实社会冷漠和个人理想无法实现的深深遗憾。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岁暮示李沧萍》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具有独特性,更在其思想内容上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作者黄节如何通过对古典文化的引用与现代情感的结合,来表达其时代背景下的忧国忧民情怀以及个人的精神追求。

《岁暮示李沧萍》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一代人的文化记忆与精神遗产。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文人的思想感情以及他们对于未来的憧憬和忧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