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鸡告熹微,夜铎响不敌。
南街动役车,乱起在朝夕。
十年子不来,去欲万里息。
梗修江浦驾,邅回汉皋驿。
河冰宵始合,川树绿犹积。
栖栖天下事,皇皇行路客。
风尘不共聚,湖山乱无极。
闵予说诗书,欲归失乡国。
老作幕府宾,愿子盍家食。
今归良足欣,残贼阻于役。
送诸贞壮南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诸贞壮南归》是清末近现代初著名诗人黄节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作于光绪二十九年,当时诸贞壮(又名诸宗元)被举为浙江绍兴的贡士,并担任直隶知州、湖北黄州知府等职务。黄节作为同乡和友人,在此时写下了这首送别之作。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国家时局的深深忧虑。
从诗歌的形式来看,它属于七言律诗这一古典诗歌体裁,这种形式通常要求诗歌有严格的平仄押韵,且结构严谨对称。在《送诸贞壮南归》中,黄节采用了传统的律诗格式,使得整首诗显得规范而不失变化,体现了诗人在遵循传统形式的同时,也能够灵活运用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从内容方面分析,该诗以“送”字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南归的友人的关切之情;中间部分,诗人通过描绘南方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状况,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荡和政治环境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友人回归后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的认识,以及对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这种表达不仅显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揭示了他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交织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黄节在创作此诗时,既继承了唐诗宋诗的传统风格,又加入了个人独特的见解,使作品呈现出”唐面宋骨”的特点。这种风格的结合,使得《送诸贞壮南归》不仅是一首普通的送别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的体现。
《送诸贞壮南归》不仅因其精湛的技艺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誉,更因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被后人传诵。这首诗不仅是黄节个人创作的佳作,也是研究清末社会状况及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赏析,不仅能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背景,也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