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蒋苕生归舟酒醒图

桑干霜叶打征衣,柳压秦淮白雁飞。
烟月五更停欸乃,江山万里见庭帏。
入秋天气多沉醉,送别乡人羡早归。
此日仲文横锦瑟,不从帘外问湘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蒋苕生归舟酒醒图》是清代诗人杨垕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送别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具体介绍如下:

  1. 作者简介:《题蒋苕生归舟酒醒图》的作者杨垕,字子载,号耻夫,为清代诗人,生于南昌,乾隆癸酉拔贡。他的诗歌创作生涯丰富,有《耻夫诗钞》。
  2. 诗作原文及赏析:首句“桑乾霜叶打征衣”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开篇,描绘了深秋时节的萧瑟之美;“柳压秦淮白雁飞”则转入人的情感状态,表现了送别的依依不舍之情。接下来的诗句,如“烟月五更停欸乃,江山万里见庭帏”,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刻画,展现了一幅辽阔壮丽的江南水乡画面。
  3. 艺术特色:《题蒋苕生归舟酒醒图》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其语言精炼而富有画面感,能够将读者带入那个充满诗意的秋天。此外,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既有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也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这种情感与景色的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人的力量,令人回味无穷。
  4. 文化价值:《题蒋苕生归舟酒醒图》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它还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态。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貌。同时,这首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题蒋苕生归舟酒醒图》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受到人们的喜爱,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不仅能领略到古代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还能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激发生活的热情与动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