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道猿声歌

猿朝鸣,猿夜鸣,劝君乘舟毋陆行。顷刻葬鱼腹,肢体犹得全。
悬崖一坠血稠叠,野狐生啖目睊睊,剑门插天青巑岏。
行人但左担,转趾不易肩。穹岫置傀儡,来去导行人。
去挟木人去,来挟木人还。木人不见人不前,不者对死踟蹰间。
猿鸣苦,猿鸣酸。江南苦秋热,边气早凄寒。秦时烧栈至今在,八月积雪横云端。
早扪狸迹争追攀,裂肤坠指心犹欢。今年坠崖不知处,明年下视枯骨荒草缠。
君不见阴平天险不可当,魏人下令如驱羊。一落千丈血里疮,回看栈道我心伤。
艾艾西来功可王,胡不锦衣归故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栈道猿声歌》是清代杨垕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栈道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这首诗通过对猿声与自然环境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哀愁和对人生旅途中危险与挑战的感受。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杨垕,字子载,号耻夫,江西南昌人。他是一位拔贡生,曾创作有《耻夫诗钞》,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
  2. 作品原文:《栈道猿声歌》原文如下:
    猿朝鸣,猿夜鸣,劝君乘舟毋陆行。
    顷刻葬鱼腹,肢体犹得全。
    悬崖一坠血稠叠,野狐生啖目睊睊,剑门插天青巑岏。
    行人但左担,转趾不易肩。
    穹岫置傀儡,来去导行人。
    去挟木人去,来挟木人还。
    木人不见人不前,不者对死踟蹰间。
    猿鸣苦,猿鸣酸。
    江南苦秋热,边气早凄寒。
    秦时烧栈至今在,八月积雪横云端。
    早扪狸迹争追攀,裂肤坠指心犹欢。
    今年坠崖不知处,明年下视枯骨荒草缠。
    君不见阴平天险不可当,魏人下令如驱羊。
    一落千丈血里疮,回看栈道我心伤。
    艾艾西来功可王,胡不锦衣归故乡。
  3. 诗句解析:诗中提到“猿朝鸣,猿夜鸣,劝君乘舟毋陆行”,这是告诫人们不要在没有安全保障的环境下行动。紧接着的“顷刻葬鱼腹,肢体犹得全”则反映了自然界的残酷与生存的艰难。诗中还通过“悬崖一坠血稠叠,野狐生啖目睊睊,剑门插天青巑岏”等描写,展现了栈道的险峻与危险,提醒人们在冒险前需深思熟虑。诗尾部分,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4. 文化背景与社会意义:《栈道猿声歌》不仅作为文学作品具有艺术价值,它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诗中所描述的栈道、猿声和自然环境,为研究清代的地理、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5. 历史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乾隆癸酉年,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交流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们有机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杨垕的《栈道猿声歌》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作品。
  6. 艺术特色:《栈道猿声歌》在艺术表现上采用了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世界。诗人通过对猿声、自然环境和社会现象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而且在后世仍被传颂。

《栈道猿声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现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