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夷识印不识字,锡以牙章靖边事。
红帽黄帽呼万岁,剌麻子孙印世世。
贡表押印朱模糊,褊袒缨络来渡泸。
入抱毡氍谒天子,出分金帛欢妻孥。
大印小印不知数,鸱夷悬之碉房贮。
石龛生受旃檀香,手炙肥犍唱经去。
忽闻银官来货场,红帽黄帽刀交光。
天兵直入法王死,碉房争取金银章。
此印流传入中土,惊雷一声花一吐。
尘埋古寺宝幢光,血渍车轮高纽古。
我闻剌麻呼法王,青狮白象云相羊。
前朝眩术感佛国,群僧杂出雄蛮方。
举手加额日入部,左担崎岖栈飞渡。
驷马谕蜀来相如,万里不毛皆贡赋。
宣德赐印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宣德赐印歌》是清代杨垕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宣德皇帝赐给边民大印的颂扬之情。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宣德赐印歌》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边疆地区与中央王朝之间的政治关系。这首诗通过对宣德皇帝赐给边民的大印的描述,展现了皇帝对边疆民族的关怀与支持。同时,它也体现了当时的政治理念,即通过赐印的方式,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促进民族团结。
文学风格与特色:《宣德赐印歌》以古体诗的形式写成,其语言朴实而富有力量,能够生动地表达出边疆民族的感激之情。诗中的“蛮夷识印不识字,锡以牙章靖边事”等句子,不仅描绘了大印的庄严形象,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的美好愿望。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红帽黄帽呼万岁,剌麻子孙印世世”,这些修辞使得诗歌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
艺术成就与社会影响:《宣德赐印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对边疆文化的尊重。在艺术上,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研究清代社会历史、民族关系的重要文献。同时,这首诗也被后世多次引用,成为研究边疆文化和民族团结的重要资料。
《宣德赐印歌》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民族政策和边疆文化的重要资源。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清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