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张方伯樵野琴台秋禊其四

往运萃阳九,汉南横氛雾。
于兹轨清夷,庶康同王路。
逖扬灞涘风,迩撷洛滨步。
泠然排元筌,振衣豁尘务。
偶欣金序皎,弥惬石交晤。
天末认逵鸿,烟际辨汀鹭。
层台阅废兴,流水鉴今故。
大雅此焉陟,百代绵余慕。
岂异棠阴憩,躬仁化行露。
咨予樗散姿,于野相牵附。
敢负凰桐奇,谬希夔尹顾。
庶奏渌水谣,因风答咸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偕张方伯樵野琴台秋禊其四》是清代诗人黄良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作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也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在赏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偕张方伯樵野琴台秋禊其四》的原文如下:“往运萃阳九,汉南横氛雾。于兹轨清夷,庶康同王路。逖扬灞涘风,迩撷洛滨步。泠然排元筌,振衣豁尘务。偶欣金序皎,弥惬石交晤。天末认逵鸿,烟际辨汀鹭。层台阅废兴,流水鉴今故。大雅此焉陟,百代绵余慕。”
  • 这首诗的白话文翻译为:“往昔灾难频发的阳九之年,汉南之地被阴霾笼罩。然而,如今道路已清平如泰,庶民得以安居乐业。远离尘嚣,我站在灞水之畔,远眺洛河岸边。感受着清凉的气息,我振衣而起,抛开尘世的烦恼。偶尔能见到飞翔的大雁,天空中烟雾缭绕,水中可见白鹭嬉戏。曾经废弃的楼台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今日的河水依然见证着古今的更迭。”
  1. 作者简介
  • 黄良辉(1650年—1730年),字子美,号南屏,浙江仁和人。他是清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面貌和个人的生活经历。
  • 黄良辉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曾因直言进谏得罪权贵而被罢官,但他并未因此沉沦,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文学追求。他的诗歌作品多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超脱物外的情怀。
  1. 作品赏析
  •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诗中的“灞涘风”、“洛滨步”等意象,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细致观察,也展示了他对美好环境的珍惜之情。
  • 诗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对比历史与现状,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注。他希望人们能够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共同努力,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1. 创作背景
  • 《偕张方伯樵野琴台秋禊其四》的创作背景较为复杂。据传该诗是黄良辉在一次秋日与友人张方伯一同前往琴台观赏秋景时所作。他们两人都是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之美有着共同的追求和欣赏。
  • 这次秋游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游览活动,更是一次情感交流和文化碰撞的过程。在琴台的美景中,两位诗人相互启发,互相鼓励,共同创作出了这首流传至今的佳作。
  1. 名家点评
  • 对于《偕张方伯樵野琴台秋禊其四》的评价,历来有赞誉也有批评。有人认为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有人指出这首诗过于追求形式美而忽视了内容的深度和思想性。
  • 无论如何,这首《偕张方伯樵野琴台秋禊其四》无疑是黄良辉诗歌创作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文学技巧,也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崇高的审美追求。

《偕张方伯樵野琴台秋禊其四》作为黄良辉的代表作之一,无论是从诗歌原文的翻译,还是从作者的生平背景、作品的艺术特点、以及社会背景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都能发现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和深刻内涵。它不仅是黄良辉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高峰,也是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