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玉山县城楼

地扼东南隘,无关亦号关。
楼当三面水,城割半边山。
天马澄江外,虹桥落照间。
骡车纷络绎,早晚不曾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玉山县城楼》是由清代诗人杨奏瑟创作的

《登玉山县城楼》是一首描绘了玉山县城楼壮丽景色的古体诗。诗中,杨奏瑟以“地扼东南隘”开篇,描述了县城楼所占据的战略位置,既是关隘又是通道,显示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接着,诗人通过“无关亦号关”表达了这座楼在交通上的便利和重要性。楼不仅连接了三面水系,还俯瞰了半边山,形成了一幅山水相依、交通便捷的画面。诗中还描绘了天马澄江的美丽景象和虹桥落照的宁静夜晚,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环境。最后,诗中的“骡车纷络绎,早晚不曾闲”反映了县城楼周边繁忙的商贸活动,展现了一个繁荣的市场景象。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城市繁华的生动描绘。它体现了古代诗人观察自然、记录生活的艺术追求,也展示了他们对于城市发展的关注与思考。通过对《登玉山县城楼》的学习,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热爱与珍视,以及他们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哲思。

《登玉山县城楼》不仅是一部描写自然风光和城市风貌的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欣赏到古典文学的魅力,还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韵味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