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立秋后二日观雨

新凉招得,正残暑未退,恼人情意。顷刻沧云分日色,隐隐娇雷声细。横卷银涛,珠跳玉泻,急点随风驶。檐头奔溜,白龙随处飞起。
还看碧罨长林,蓝拖新涨,浑是秋滋味。欲到山头高处望,回首同侪能几。袖翠添凉,扇罗罢扬,晴亦为佳耳。思量今夜,一弯眉月天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百字令·立秋后二日观雨》是清代诗人杨葆光创作的一首词,全文如下:新凉招得,正残暑未退,恼人情意。顷刻沧云分日色,隐隐娇雷声细。横卷银涛,珠跳玉泻,急点随风驶。檐头奔溜,白龙随处飞起。还看碧罨长林,蓝拖新涨,浑是秋滋味。欲到山头高处望,回首同侪能几。袖翠添凉,扇罗罢飏,晴亦为佳耳。思量今夜,一弯眉月天际。

《百字令·立秋后二日观雨》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季节变化的作品。通过这首词,可以感受到作者在特定时节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品背景:《百字令·立秋后二日观雨》创作于清代同治年间(1862年—1875年),由杨葆光所写。杨葆光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其诗词作品多有流传,显示了其在文学上的成就。此诗的创作时间正值立秋之后,天气转凉,诗人观雨之际,触发了内心的感慨与情感的波动。

  2. 艺术特色:《百字令·立秋后二日观雨》以其精湛的词藻和深刻的意境著称。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如“新凉招得”、“残暑未退”等,表达了作者在秋季初遇雨水时的微妙感受。同时,“顷刻沧云分日色,隐隐娇雷声细”等句子,形象地描绘了天空景象,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

  3. 思想内容:诗中不仅描写了秋天特有的景色,还融入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体验。例如,“回首同侪能几”一句,反映了作者对于友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的抒发,使得诗歌不仅仅是自然的记录,更是一种内心世界的展现。

杨葆光的《百字令·立秋后二日观雨》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的诗词,更是一部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念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对生活细节的细腻观察以及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捕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