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兰·次张子虞韵

东风飞絮。宝枕纱厨何处住。筝笛匆匆。蓦地回眸烛影中。
昔尘如海。妆阁风神应未改。手折花枝。忆煞空阶刬袜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减兰·次张子虞韵》是清代诗人杨葆光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情感的深沉。以下是对该词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减兰·次张子虞韵》的作者是清代诗人杨葆光。杨葆光字古酝,号苏盦,又号红豆词人,江苏娄县人。他是一位诸生,曾在同治间居保定莲池书院,光绪间官浙江景宁知县。其骈散文诗词均有名,著有《苏盦集》。
  • 创作时间:该词的创作时间无法考证,但根据其内容来看,很可能是在作者晚年或归隐时期所写。
  1. 作品鉴赏
  • 意象运用:《减兰·次张子虞韵》中,“东风飞絮”与“宝枕纱厨”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季节变换和环境变迁;“筝笛匆匆”则反映了人物内心的急切与不安;“昔尘如海”与“妆阁风神”表达了对往昔的回忆与怀念;最后,“手折花枝”和“忆煞空阶刬袜时”则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
  • 情感表达: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摹,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深深眷恋以及对逝去岁月的无奈叹息。这种情感的抒发,使得《减兰·次张子虞韵》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1. 文化意义
  • 文人墨客的情感寄托:在古代文人的诗歌中,对自然景物的咏赞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杨葆光通过《减兰·次张子虞韵》这一作品,将个人的情感经历融入自然景色中,体现了他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 艺术成就:从艺术角度而言,《减兰·次张子虞韵》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展示了杨葆光作为一位优秀诗人的艺术成就。这首词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减兰·次张子虞韵》不仅仅是一首诗词作品,更是一种情感的流露和文化的传递。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以及他们面对流逝岁月时的感慨与无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