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 宋嫂鱼

数官家、汴梁都丽,帝京风物堪想。谁家独出调羹手,入市竞夸无两。河共上。恰令节清明,泼刺随双桨。鼓鼙骤响。倏南渡苍茫,西湖清浅,云水一竿漾。
狂游处,只道湖山无恙。杯盘聊共清赏。莫嫌邱嫂炎凉惯,醋味也须摹仿。君试望。只五柳居前,正晒斜阳网。兴亡漫怅。且垂钓归来,酸丁近局,研脍快相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摸鱼儿·宋嫂鱼》是清代杨葆光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对帝京风物和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摸鱼儿·宋嫂鱼》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杨葆光(1830—1912),字古酝,号苏盦,又号红豆词人,江苏娄县人,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词人。他不仅在诗词方面有很高的成就,还擅长骈散文,并有多部作品流传于世。他的生平经历丰富多彩,同治年间曾居住保定莲池书院,光绪年间官至浙江景宁知县。他在任职期间,与修《畿辅通志》,为地方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

《摸鱼儿·宋嫂鱼》作为杨葆光的代表作之一,其内容涉及了对帝都汴梁风物的描写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该词以清明时节的汴梁为背景,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词中描述了人们在清明节这一天欢聚一堂,共同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作者通过对河上的船只、鼓声的描绘,展现了南渡时期的苍茫之感,以及西湖清浅、云水一竿漾的宁静美景。

《摸鱼儿·宋嫂鱼》不仅是对帝都汴梁风物的描绘,更是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映。词中通过“谁家独出调羹手”等句子,揭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物性格。这些描写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

《摸鱼儿·宋嫂鱼》是一首具有丰富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词作。它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也反映了清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世界。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清代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