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伴长庚向晓明,烟光澹沱隐岩城。
薄寒未厌征裘重,长路偏知客骑轻。
塞树森森含翠色,溪流曲曲送泉声。
到来了却公家事,一盏清樽话短檠。
绥定晓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绥定晓行》是清代诗人杨廷理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作于乾隆年间,展现了杨廷理作为一位官员的公私兼顾之态。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的景色和作者的内心感受,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自然的热爱。
杨廷理作为清代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在艺术上有所成就,而且在内容上也体现了较高的思想深度。他的生平经历丰富,历任福建台澎兵备道、建宁知府等职务,这些官职的经历无疑为其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灵感。例如,杨廷理曾因政绩突出而被提拔至知府之职,这样的经历往往能让他更加深刻地体验民生疾苦,从而在诗歌中展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
在探讨《绥定晓行》时,不难发现这首诗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自然景观描写,更深层地反映了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状态。例如,杨廷理在其官场生涯中,可能面对过不少挑战和困境,而他在诗中写道“到来了却公家事,一盏清樽话短檠”,可能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超脱。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诗人的个人修养,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某些面貌。
《绥定晓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生动的画面,它记录了一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对于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可以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更能启发人们对生活和历史的深层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