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戏示次内

虽则如云,休认作、少年佳丽。良不愧、村妆野妇,短衫椎髻。经卷药炉今日事,舞裙歌扇从来未。想孟光、初嫁伯鸾时,居然是。
手不释,麻和絮。目不倦,盐和豉。更课儿书卷,课奴机杼。我岂忘情丝与竹,家无工技邯郸女。只秋听蝉噪、夏听鹂,吾老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戏示次内》是清代诗人黄永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黄永(生卒年不详),字元发,号梦庐,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其作品在古代文学中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1. 诗歌原文
    虽则如云,休认作、少年佳丽。良不愧、村妆野妇,短衫椎髻。经卷药炉今日事,舞裙歌扇从来未。想孟光、初嫁伯鸾时,居然是。手不释,麻和絮。目不倦,盐和豉。更课儿书卷,课奴机杼。我岂忘情丝与竹,家无工技邯郸女。

  2. 诗歌赏析

  • 主题思想: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传统美德的坚守,如孟光嫁给伯鸾时的朴素生活,以及手不释麻和絮,目不倦盐和豉的勤劳精神。
  • 艺术手法:通过对村妆野妇、经卷药炉、舞裙歌扇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质朴而高尚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1. 社会影响
  • 《满江红·戏示次内》作为一首反映清初文人精神风貌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于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满江红·戏示次内》不仅仅是一首诗的简单呈现,更是一次对传统美德和生活哲学的深刻思考和表达。通过这首作品,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对传统美德的坚守,这些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发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