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展遗容,伤哉吾母,如见当年。忆含毫想像,桐花窗下,整衣端坐,萱草栏边。堂上含饴,阶前舞彩,十载悲欢仿佛间。儿偏愧,愧霞冠凤帔,何日重添。
思量经几团圞。叹忽地、音容便渺然。痛临岐针线,行时密密,隔江烽火,病后恹恹。寥落倚闾,仓皇避地,衣带盈盈判各天。还慰藉,有朝温夕省,嗟仲能贤。
沁园春 · 恭展先慈遗照示舍弟初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恭展先慈遗照示舍弟初子》是清代诗人黄永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其深情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对亡母的怀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刻的思念与尊敬。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诗词原文:跪展遗容,伤哉吾母,如见当年。忆含毫想像,桐花窗下,整衣端坐,萱草栏边。堂上含饴,阶前舞彩,十载悲欢仿佛间。儿偏愧,愧霞冠凤帔,何日重添。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朝乾隆年间,黄永在瞻仰亡母遗像时所作。诗中通过对母亲生前生活的描绘,以及对亡母遗像的恭敬展示,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哀思和缅怀。
艺术特色:此词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其精湛的语言运用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上。黄永巧妙地利用了意象和典故来传达情感,使得读者能够通过这些意象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例如,“堂上含饴”暗示母亲生前的慈爱与温馨,而“阶前舞彩”则可能象征着母亲晚年的欢快和幸福。
文化意义: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分,该词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还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亲情的重视与推崇。它通过文字的力量传递了孝道文化的核心精神,即子女对长辈的敬爱和纪念,是对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的一种体现和传承。
社会影响:《沁园春·恭展先慈遗照示舍弟初子》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也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而被后人传颂。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其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沁园春·恭展先慈遗照示舍弟初子》不仅因其艺术魅力而值得一读,也因其承载的深厚文化意义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学习和欣赏这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生活智慧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