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 送春

怪当初、春来何意,今送春归何处。游丝绕地漫天絮,顷刻莺花无主。留不住。那复管、黄鹂啼断斜阳树。算谁相顾。只纨扇儿郎,红衫小女,饯却东郊路。
从今后,总任梅黄杏紫,别换一番风雨。牡丹亭畔梨花院,也自锦围玉聚。空延伫。长冷落、王孙宝骑笙歌墅。此情休诉。羡蝴蝶颠狂,花间栩栩,不问伊来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摸鱼儿·送春》是元代张翥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西湖的美景以及作者送别春天的心情。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更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张翥(?—1327年),字孟雅,号贞夫、贞居道人,元代诗人,著有《贞居文集》等作品。
  • 他的词作在元代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象的感悟,风格上兼具豪放与婉约,语言精炼而意境深远。
  1. 诗词原文
    涨西湖、半篙新雨,曲尘波外风软。兰舟同上鸳鸯浦,天气嫩寒轻暖。帘半卷,度一缕、歌云不碍桃花扇。莺娇燕婉。任狂客无肠,王孙有恨,莫放酒杯浅。垂杨岸、何处红亭翠馆?今日游兴全懒。山容水态依然好,惟有绮罗云散。君不见,歌舞地,青芜满目成秋苑。斜阳又晚,正落絮飞花,将春欲去,目断水天远。

  2. 主题分析

  • 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不舍之情。
  • 词中还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关怀与不舍,以及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寄寓了深厚的感情。
  1. 艺术特色
  • 语言优美,用词考究,尤其是描写春意盎然的景色,展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艺术想象力。
  • 结构紧凑,情感真挚,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抒发了作者的内心感受。

《摸鱼儿·送春》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更是元代文人对于自然美、友情、国事等多方面感慨的艺术展现。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