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徐电发

去岁狂歌共上都,今年结伴到江湖。
旗亭酒醉徐高士,驿路金羞陆大夫。
少喜诗情犹健在,却怜豪气已全无。
他时君返虹桥去,好画樊山夜宴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别徐电发》是清代诗人冯廷櫆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下面是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冯廷櫆,字大木,清山东德州人。康熙二十一年进士,授内阁中书。他性格孤介,不入大僚之门,生平知交惟赵执信一人。所为诗清警绝俗,有《冯舍人遗诗》传世。
  2. 诗歌原文:去岁狂歌共上都,今年结伴到江湖。 旗亭酒醉徐高士,驿路金羞陆大夫。 少喜诗情犹健在,却怜豪气已全无。 他时君返虹桥去,好画樊山夜宴图。
  3. 诗歌解读:诗中“去岁狂歌共上都”与“今年结伴到江湖”相对照,反映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和未来的期待。“旗亭酒醉徐高士,驿路金羞陆大夫”描绘了两位文人墨客在酒楼畅饮、品味美食的情景,展现了他们潇洒的才情和豪放的情怀。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少喜诗情犹健在,却怜豪气已全无”透露出诗人对友人日渐消逝的才华和风采的惋惜。“他时君返虹桥去,好画樊山夜宴图”则寄寓了诗人对友人未来重聚的美好愿望,希望他们在另一个地方重逢,共同绘制一幅美好的生活图景。
  4. 文化影响: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还展示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风貌。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中国古代文人交往模式的独特视角,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变迁。

《留别徐电发》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诗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冯廷櫆的文学才华,还能深入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值得珍藏和深入研究的好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