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神引过露筋祠,丛树荒烟,怆然成弄

水佩风裳寒未剪,门外嫩阴笼碧。扬灵何处,湖上烟如织。柳蒙蒙,斜阳卷,画旗湿。一掬蘋香采,春渡寂。废殿薜萝丛,暮云入。
太息湘灵,莫鼓钱郎瑟。灌木凄迷,残鸦泣。怒潮流恨,算千古,空午夜。更菰芦中,疏星晚,起鱼笛。缺月堕无痕,归怨魄。曲曲奏神弦,近寒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迷神引·过露筋祠,丛树荒烟,怆然成弄》是清朝时期冯煦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以露筋祠的荒凉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凄美而深邃的画面。

词的原文如下:
水佩风裳寒未剪,门外嫩阴笼碧。 扬灵何处,湖上烟如织。
柳濛濛,斜阳卷,画旂湿。

从创作背景来看,《迷神引·过露筋祠,丛树荒烟,怆然成弄》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词反映了冯煦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表达。通过对露筋祠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敬畏与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鉴赏层面,词中的“水佩风裳寒未剪”等句子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震撼。而“杨柳濛濛,斜阳卷,画旂湿”等句则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留恋之情,以及对生命无常、世事变迁的思考。

在理解这首词时,还应注意其艺术手法的运用。冯煦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他还善于运用典故和诗词中的词汇来增强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效果。

《迷神引·过露筋祠,丛树荒烟,怆然成弄》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和艺术价值的词作。它不仅展示了冯煦高超的艺术才华,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清代文学和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