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吟柝声

拥孤衾,罢远笛。酒醒霜寒人寂。微吟悄、渐北斗阑干,数声悽恻。夜乌啼,冷月碧。数尽琼壶残滴。凄还紧、记伴我年年,废邮荒驿。
清梵空山,共点点、惊回楚魄。抱关人老,听雨秋深,一夜鬓毛白。短梦浑难觅。叶响初阑,虫语又咽。问西风、辇路提铃,南内谁与诉怨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宵吟·柝声》是清朝诗人冯煦创作的一首古诗词。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与内心世界的抒发。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秋宵吟·柝声》的作者为清朝诗人冯煦。冯煦在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其作品多表达了对社会现实和个体命运的关注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2. 原文展示:《秋宵吟·柝声》的原文如下:拥孤衾,罢远笛。酒醒霜寒人寂。微吟悄、渐北斗阑干,数声悽恻。夜乌啼,冷月碧。数尽琼壶残滴。凄还紧、记伴我年年,废邮荒驿。清梵空山,共点点、。
  3. 诗歌鉴赏:通过细致地描绘秋夜的氛围和情感,冯煦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又深沉的世界。诗中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孤独和寂静的深刻感受,也表达了对过去经历的回忆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这种深情的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感人的力量,引人深思。
  4. 艺术风格与手法:冯煦在创作《秋宵吟·柝声》时,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细腻的语言技巧。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内心的抒发,他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既宁静又带有些许忧伤的艺术氛围。这种艺术风格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示了他对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5. 文化意蕴:作为古代文学作品的一部分,《秋宵吟·柝声》不仅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中华文化中一种重要的情感表达方式。通过对月亮、星空等自然元素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

《秋宵吟·柝声》不仅是一篇充满情感和艺术美感的作品,也是理解古代文人生活和情感世界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对于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深刻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