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润臣

南客相逢御水滨,言君消息共沾巾。
家逢多难生无乐,官未真除死尚贫。
欲问平安成永诀,更倾怀抱向何人。
桥西文酒淋漓地,华屋山丘迹已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悼润臣》是清代诗人冯志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诗歌原文与主题解析
  • 《悼润臣》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重逢的场景,同时流露出对朋友不幸遭遇的同情及对其命运的担忧。
  • 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安危的深切挂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在诗的开篇,“南客相逢御水滨”,便设定了相遇的地点为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地方,增添了几分文化氛围和历史的厚重感。
  • 诗中的“家逢多难生无乐,官未真除死尚贫”深刻揭示了友人可能面临的困境及其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 在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时,诗人并未直接倾诉,而是通过询问平安与否来表达自己的忧虑和不舍,这种表现手法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且含蓄。
  • “欲问平安成永诀,更倾怀抱向何人”反映了诗人对于无法再见友人的无奈和哀伤,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
  1. 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 冯志沂作为清代诗人,其创作活动主要发生在乾隆、嘉庆年间,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正处于一个繁荣的阶段。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文人的生活状态,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 《悼润臣》作为冯志沂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艺术造诣,也反映了清代文人面对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时的复杂情感。
  1. 诗歌结构与语言特色
  • 此诗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遵循古典诗歌的格律要求,使诗歌在形式上显得严谨而不失美感。
  • 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既体现了作者对语言运用的娴熟技巧,也显示了其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1. 历史文化背景
  • 《悼润臣》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为清代中期,一个政治相对稳定但社会矛盾仍存的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个人的命运往往与国家和社会紧密相连,诗人通过对友人遭遇的描写,间接映射出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悼润臣》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悲伤情感的文学作品,也是清代文人群体共同经历的社会变迁和文化碰撞的产物。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