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童子行

童子十四名福基,瑶环瑜珥玉雪姿。早有才语惊父师,弱龄能解《易》与《诗》。
贼窥灊霍遭劫持,身非不能走险巘。恐母不免躬尝之,日夜念母惟涕洟。
豺狼安识字孝慈,闻儿夜哭为心悲。怀中短刃勤磨治,誓不与贼生同时。
贼走药肆方晨炊,儿喜窃谓计可施。怀毒乘间投釜锜,贼十余辈皆横尸。
伟哉童子真权奇,自仰余药甘如饴。杀贼十数贼不疑,委弃野寺不以随。
荒山兵后难求医。一瞑不复瞻庭闱。军兴以来岁十稘,环寇诸公印累累。
异哉童子能尔为。我欲再拜言天墀,谓天盖高蚁虱卑。
题诗泪堕如绠縻,告千万世无愧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雁门童子行》是一首清代冯志沂创作的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雁门童子行》的作者冯志沂,生活在清代,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2. 作品原文
    童子十四名福基,瑶环瑜珥玉雪姿。
    早有才语惊父师,弱龄能解《易》与《诗》。
    贼窥灊霍遭劫持,身非不能走险巘。
    恐母不免躬尝之,日夜念母惟涕洟。
    豺狼安识字孝慈,闻儿夜哭为心悲。
    怀中短刃勤磨治,誓不与贼生同时。
  3. 主题内容:《雁门童子行》主要描绘了一个少年在面对国家危难和个人生死抉择时的勇敢与牺牲精神。诗中通过“贼”字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而少年的勇敢行为则展现了个体对于责任、家庭和社会的坚守。少年在被贼人劫持时,仍然不忘保护母亲,体现了孝顺和勇气。最后,诗中的“豺狼安识字孝慈”,表达了诗人对乱世中人们生存状态的担忧以及对正义与和平的渴望。
  4. 艺术特色:《雁门童子行》在艺术上具有明显的特色。首先,诗中的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动人。例如,“早有才语惊父师”一句,既展示了少年的才气,又突出了他给父亲带来的惊喜。其次,诗的结构紧凑严谨,情节跌宕起伏。少年被贼人劫持的部分尤为紧张,让人读起来感到心跳加速。最后,诗的韵律感较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5. 历史背景:《雁门童子行》创作于清朝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经历了多次战乱和社会变革。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对民族未来的期许。
  6. 思想内涵:《雁门童子行》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它不仅是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歌颂,也体现了一种对家庭和社会责任感的强调。此外,诗中还蕴含着对正义、和平和理想的追求。这种追求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并不常见,因此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雁门童子行》不仅是一首表达少年英雄气概的诗歌,也是一部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和文化风貌的重要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和价值,以及它们在历史上的作用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