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如牛终古眠,倔强不受秦王鞭。白云压背梦未醒,懒驮老子登青天。
狂生家在山之边,日与猿鸟相周旋。少年意气如雷颠,缒幽凿险常独前。
左摩七星顶,右拍维摩肩。有时夜半凌绝壁,一枝铁笛叫破芙蓉烟。
寸管蛟跳舞,双袖鹤蹁跹。磨剑剑矗石,弄珠珠喷泉。
西俯具区东沧海,千岩万岫一气相连。有如珊瑚出水发光怪,又若诸天游戏随意浮青莲。
青莲不可采,巨浸将成田。造化怒我清福太求全,驱之出门年复年。
林壑无主我常客,埋头尘海殊堪怜。山中同伴几谪仙,随风坠落相后先。
钓台一竿已抛撇,虎溪三笑空俄延。惊人奇句千百篇,烟云失色苍苔镌。
别山无一语,买山无一钱。归舟却喜与山遇,黛痕一抹侵珠涟。
乌篷兀坐日气煎,灵孔早被浮尘填。云虫虫兮饥蝉若,风虎虎兮樯乌联。
瀑布悬空不得上,榜师催发声喧阗。故人见面未许近,霞情云意添缠绵。
咿哑一声交臂失,过门透色空垂涎。犹幸初平叱石石不起,应无移文来数狂生愆。
虞山高眠得静便,狂生如牛还受尘缰牵。火迫即墨邑,风走太史迁。
何时对月息残喘,一蓑一笠归卧山之巅。
舟中望虞山作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中望虞山作歌》是清代诗人黄人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命态度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舟中望虞山”这一具体场景,将读者带入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中的虞山形象被比作一头牛,这个比喻既体现了虞山雄伟的外貌,也暗示了它的坚韧不拔。这种比喻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性和形象性,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那头倔强的牛静静地卧在山中,不受外界干扰。
诗中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作者通过对虞山的描绘,传达了自己不愿受拘束、渴望自由飞翔的心声。这种表达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也可能代表了那个时代文人的一种普遍心态。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许多人都渴望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净土,而诗中所描述的虞山形象,无疑为很多人提供了这样的理想场所。
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看,《舟中望虞山作歌》的语言精炼而富有画面感。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象征,例如“白云压背”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那种与世无争的悠然自得。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整首诗更加耐人寻味。
《舟中望虞山作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山水诗,它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这首诗不仅是黄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的反映,更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这首诗不仅能够提供美的享受,还能够启发人们对于生命、自然和自由的深层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