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口西山路,春风送客程。
烧痕侵断垒,荒草入孤城。
江汉东流大,兵戈满地生。
家园回首望,日暮不胜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樊口西山路,春风送客程。
烧痕侵断垒,荒草入孤城。
江汉东流大,兵戈满地生。
家园回首望,日暮不胜情。
“舟泊樊口登西山”是清代诗人黄锡彤所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春天登高望远时的感慨与思乡之情。
《舟泊樊口登西山》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的自然景象和作者的心境变化。诗中“樊口西山路,春风送客程”,展现了樊口西山路的宁静以及春风的温柔,同时传达了诗人即将离别的情感。接下来,“烧痕侵断垒,荒草入孤城”,则描绘了被战火破坏后的荒凉场景,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的思考。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也使得诗人对和平的渴望更加强烈。最后,“江汉东流大,兵戈满地生”,更是将战争的惨烈展现无遗,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这首诗不仅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控诉,也是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诗中提到“家园回首望,日暮不胜情”,透露出诗人在外漂泊时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思念。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展示了诗人个人的情感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的人民情绪。
《舟泊樊口登西山》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历史的伤痕和社会的真实面貌。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赏析,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历史、战争与人性的复杂交织,从而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