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季将板荡,盈廷乘纪纲。维公起南服,义勇含风霜。
国是既委靡,士气多沮伤。公思力挽之,劲弩千钧张。
明体乃达用,所重扶纲常。是时急功利,枢辅谋不臧。
公不稍宽假,廷诤多激昂。折槛一逆鳞,窜逐栖江乡。
雷霆未息怒,中外申救章。遂兴党锢狱,几罹不测殃。
株连数十人,我祖同琅珰。囹圄笺楚《骚》,与公相订商。
载之序例中,考据得悉详。其后各赐环,事势殊仓皇。
大厦非一木,公身与俱亡。公留心经术,为后学津梁。
《周易》与《孝经》,大义多阐扬。所传十二书,存大涤讲堂。
诗歌尽散失,家不什一藏。曾贻我祖诗,断墨双缣缃。
一字一涕泪,至今留耿光。丰碑何峨峨,松楸何苍苍。
系余忝子姓,匪徒梓与桑。典型肃再拜,立马空彷徨。
王程迫明发,芜词代椒浆。浩歌北风起,落日吹昏黄。
拜石斋先生墓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拜石斋先生墓下》是清代诗人黄任创作的一首古诗,全诗共四句,表达了对明季将板荡时期正直官员的怀念和对其英勇事迹的赞美。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黄任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风貌和文人的精神追求。
黄任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隐喻,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抒情作品,而是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对“维公”即某位官员的描述,诗中展现了他不畏强权、勇于担当的精神特质。这种精神在当代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激励着人们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和决心去抗争,去改变不利的局面。
黄任通过诗歌传达了一种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这种追求超越了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在当今社会,这种追求显得尤为重要,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不随波逐流,不为名利所动,始终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拜石斋先生墓下》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它还承载了深刻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在现代社会中仍应发扬的正义、勇气和坚持精神。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文学上的享受,也是对个人价值观的一种启迪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