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次觉侄韵二首

渔竿何处狎羊裘,七里滩高水正悠。
爱说洲边寻白鹭,怕闻峡口望黄牛。
握拳未作孤城鬼,搔首徒为一室囚。
肠断王孙春草尽,杜康无计解人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尽次觉侄韵二首·其二》是明朝黄毓祺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不仅是黄毓祺的代表作,同时也是研究明代诗歌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特点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介绍
  • 黄毓祺,明朝著名诗人,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语言精炼而富有表现力。黄毓祺的诗作在明代文坛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使他成为了后世研究的重要对象。
  1. 作品原文
  • 其一
    春尽次觉侄韵二首·其二
    白日何短短,百年若易稀。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草木情已去,山河势未归。
    不嫌簪绂地,且喜岁时新。
    注释:本篇为《春尽次觉侄韵二首·其一》的续作,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及其带来的情感变化。
  1. 作品鉴赏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对比时间的短暂和自然景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岁月流转的哲思。
  • 情感真挚:诗中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等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 语言精炼:黄毓祺的诗句用词考究,每一句都经过精心打磨,既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语言美感的追求。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这首诗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展示了黄毓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它不仅是研究古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也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
  • 学术价值:对于研究明代文学和黄毓祺本人的创作生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1. 文化传承
  • 教育意义: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 社会影响:这首诗的传播和流传,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文学作品的载体,更是文化传递的桥梁。

黄毓祺的这首《春尽次觉侄韵二首·其二》不仅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也在历史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