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竿何处狎羊裘,七里滩高水正悠。
爱说洲边寻白鹭,怕闻峡口望黄牛。
握拳未作孤城鬼,搔首徒为一室囚。
肠断王孙春草尽,杜康无计解人忧。
《春尽次觉侄韵二首》是明代诗人黄毓祺所作的一组诗,共两首。
第一首的原文如下:
渔竿何处狎羊裘,七里滩高水正悠。
爱说洲边寻白鹭,怕闻峡口望黄牛。
第二首的原文如下:
握拳未作孤城鬼,搔首徒为一室囚。
肠断王孙春草尽,杜康无计解人忧。
译文注释:
- 渔竿何处狎羊裘:意思是在何处寻找可以与羊皮衣相伴的渔竿。
- 七里滩高水正悠:七里滩地势较高,水流平缓。
- 爱说洲边寻白鹭:喜欢在洲边寻找白鹭。
- 怕闻峡口望黄牛:害怕在峡口听到黄牛的声音。
- 握拳未作孤城鬼:手捏拳头,没有成为孤独的人。
- 搔首徒为一室囚:用手指挠头,徒劳地想要摆脱一个房间的束缚。
- 肠断王孙春草尽:春天的草已经割完,令人心碎。
- 杜康无计解人忧:用杜康酒都无法解除人的忧愁。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使用了一些比喻和象征,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盼。
《春尽次觉侄韵二首》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