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尺昂藏亦幻形,头颅不敢负朝廷。
鸢乌应怪丹心苦,蝼蚁宁嫌碧血腥。
何必达摩留双履,底须普化振空铃。
桐棺三寸人间世,寒食荒郊草自青。

【注释】

  1. 七尺昂藏:指身材高大威猛。昂藏,形容人的气度不凡或身体魁梧。
  2. 鸢乌:指天空中的鸢鹰和乌鸦等。鸢乌应怪:指鸢鹰和乌鸦都应当怪罪自己的心肠狠毒。
  3. 蝼蚁:蝼蛄和蚂蚁,比喻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宁嫌碧血:意指蝼蚁尚且嫌弃碧血的腥臭,何况人呢?这里暗含着一种对小人物的鄙弃。
  4. 达摩:指佛家禅宗大师达摩。双履:指一双鞋子。底须普化:意指佛法普照众生。振空铃:指佛法能振动虚空。
  5. 桐棺:用桐木制作成的棺材。三寸:比喻极短的时间。人间世:人世间。
  6. 寒食:清明前一天,古代风俗,禁火三天,谓之“寒食”。荒郊:荒凉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通过描写友人为作者治丧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生死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佛教禅宗思想的理解与认同。
    首联“七尺昂藏亦幻形,头颅不敢负朝廷”,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诗人身材高大威武,但内心却如同幻影一般虚幻,不敢有任何负国之举。这里的“七尺昂藏”指的是诗人的身材高大威武,而“幻形”则暗示了其内心的虚无缥缈。“头颅不敢负朝廷”则是诗人的自我警戒,表达出他对自己职责的珍视和对国家的忠诚。
    颔联“鸢乌应怪丹心苦,蝼蚁宁嫌碧血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鸢鹰和乌鸦都是高傲的动物,而诗人却要忍受它们的嘲笑;蝼蚁虽然微小,却能嫌弃碧血的腥味,这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社会压力时的无奈和辛酸。这里的“鸢乌”、“碧血”等字眼,都充满了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颈联“何必达摩留双履,底须普化振空铃”,是对佛教禅宗思想的理解和认同。达摩是佛教禅宗的始祖之一,而“双履”则象征着佛陀的智慧和慈悲。诗人认为,既然佛陀已经将智慧和慈悲留给了后人,那么自己就不必再执着于这些外在的形式。同时,他也认为佛法能够振动虚空,使得万物得以净化,这种观点体现了他对佛法的高度赞誉和崇敬之情。
    尾联“桐棺三寸人间世,寒食荒郊草自青”,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这里的“桐棺三寸”指的是诗人的葬礼,而他选择的是桐木棺材,意味着他对自己的葬礼并不看重,只是将其视为人生的一个阶段而已。而“寒食荒郊”则描绘了诗人生活的环境,是一个荒凉的地方,但他却能够在这片土地上自由自在地生活。这里的“草自青”则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坚韧,即使身处荒芜之地,也能够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为作者治丧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佛教禅宗思想的理解与认同。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