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尘飞苦驿骚,数茎短发不胜搔。
金盘想像初尝荔,银笼伤心旧荐桃。
草檄岂无龙尾砚,摧锋宁恃雁铃刀。
遗民感慨江南事,犹说宣徽院使曹。
秋柳
秋风起,尘土飞扬,驿站苦楚,搔头无策。
头发稀疏,如同秋风中的柳叶,不胜其扰。
想象着金盘上的荔枝,仿佛初尝;
伤心地看着银笼里的桃李,曾经被荐为佳肴。
起草檄文时,没有龙尾砚的墨汁可以挥洒;
面对敌军,宁肯依赖雁铃刀的锋利去冲锋陷阵。
遗民们感慨江南的事情,仍说曹宣徽院使。
风起尘飞苦驿骚,数茎短发不胜搔。
金盘想像初尝荔,银笼伤心旧荐桃。
草檄岂无龙尾砚,摧锋宁恃雁铃刀。
遗民感慨江南事,犹说宣徽院使曹。
秋柳
秋风起,尘土飞扬,驿站苦楚,搔头无策。
头发稀疏,如同秋风中的柳叶,不胜其扰。
想象着金盘上的荔枝,仿佛初尝;
伤心地看着银笼里的桃李,曾经被荐为佳肴。
起草檄文时,没有龙尾砚的墨汁可以挥洒;
面对敌军,宁肯依赖雁铃刀的锋利去冲锋陷阵。
遗民们感慨江南的事情,仍说曹宣徽院使。
诗句释义 - 海陵狱中拈李卓老焚馀五首:这是一首五言古诗,题目中的“海陵狱”指的是作者被囚禁的地方,而“拈李卓老焚馀”则是说在海陵狱中,他捡起了之前已经烧毁的诗稿。 - 其二:这是第一句诗的第二个字,表示这首诗是第二部分的内容。 - 诣狱公然为友朋:意思是说在狱中时,作者公开地与朋友交往,没有避讳。 - 愿言未果恨难胜:表达了作者想要说出的话,但由于某些原因未能实现,因此感到深深的遗憾。 -
骨性原分媚与忠,美新即在反骚中。 怀沙憔悴诚为拙,投阁支离未是工。 岂必首阳非屈子,敢云柳下自杨雄。 人生合为灵修死,千古离骚教莫穷。 诗句原文释义: 骨性原分媚与忠,美新即在反骚中。 - 骨性原分:指人的内在品质,分为“媚”和“忠”。 - 原分:固有的本性或本质。 - 媚与忠:此处特指人的外表或表面行为可能表现出的柔顺或忠诚。 - 美新即在反骚中
宝剑非关血染霜,斩人第一是含光。 张良岂必椎秦始,豫让何须刺赵襄。 马足乍惊魂褫夺,副车继中魄销亡。 乃知桧死施全手,一似持刀割犬羊。 诗解与注释: 1. 宝剑非关血染霜,斩人第一是含光。 - 宝剑:象征锋利和尊贵的兵器。 - 非关血染霜:比喻其价值不因鲜血而贬值。 - 斩人第一:强调了使用这把剑的人必须具备非凡的勇气和决断力。 - 含光:意味着剑的光芒内敛而不张扬。 - 赏析
海陵狱中拈李卓老焚馀五首 其三北海如龙性颇骄,爪牙鳞甲在云霄。 骆丞万古忠魂动,武氏千秋罪案昭。 布衲碎裁观海日,蒲团枯坐听江潮。 建安垂拱诸君子,绮丽于今久寂寥。 注释: 1. 北海如龙性颇骄:北海(指北海王李旦)如同一条蛟龙,性格颇为傲慢。 2. 爪牙鳞甲在云霄:他的爪牙和鳞甲都在云霄之上,形容他的势力强大,不可一世。 3. 骆丞万古忠魂动:骆丞(指骆宾王)的忠诚之魂感动了万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五更吹角夜吹笳,无复秦淮旧酒家。 - 注释:“五更”指的是子时,也就是夜里五更天的时候。“吹角”是一种古代乐器,用来发出号角声,这里可能指战场上的声音或者某种特定的信号。“笳”也是一种古代的乐器,通常用于吹奏。“秦淮”是古时的一条河流,现在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当时著名的商业和文化中心。“旧酒家”则意味着曾经热闹的地方
【注释】: 曾:曾经。 江头孝女碑:指晋代的王祥,因母亲去世,他哀伤过度,在墓前放声痛哭数日,感动了过路百姓,人们纷纷献钱帮助他葬母,并立了“孝子王祥”碑。 正平:即正平公,指司马相如。 文举:即扬雄,字子云。 魏武:指曹操。 陈思:指曹植。 韬晦:指隐居不仕。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狱中所作。首二句说:“我曾在江边读《孝女》碑文,赞美孝子孝女的孝道精神,谁知世间竟无几个能领会这种精神的人
【注释】 1. 七尺昂藏:指身材高大威猛。昂藏,形容人的气度不凡或身体魁梧。 2. 鸢乌:指天空中的鸢鹰和乌鸦等。鸢乌应怪:指鸢鹰和乌鸦都应当怪罪自己的心肠狠毒。 3. 蝼蚁:蝼蛄和蚂蚁,比喻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宁嫌碧血:意指蝼蚁尚且嫌弃碧血的腥臭,何况人呢?这里暗含着一种对小人物的鄙弃。 4. 达摩:指佛家禅宗大师达摩。双履:指一双鞋子。底须普化:意指佛法普照众生。振空铃:指佛法能振动虚空。 5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它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参军落帽已千秋,戏马台空麋鹿游。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参军时的帽子落下已经有千年的时间了,戏马台空无人来游玩。这里的“参军”可能是指唐代诗人高适,他在唐玄宗时曾任过左武卫将军,所以被称为“参军”。而“落帽”则是指他曾经在一次宴会上喝醉酒后
梦变为虎戏成 黄毓祺,明朝诗人,作品《梦变为虎戏成》以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表达作者对人生变幻的思考。诗句“虎鼠龙蛇转盼中,人生变幻孰能穷”描绘了人生如同龙蛇般变化无常,无法穷尽其奥妙。译文:梦中化身为虎,戏耍于人间。人生多变,谁能穷尽其中奥妙? 译文注释:在梦中化为老虎,与人间嬉戏。人生如梦,变化莫测,难以捉摸其真谛。赏析: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人生哲思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赏析如下: 1. 诗句翻译与注释 - 日行南至转无聊,满眼香从甚处消。(冬至日口占) - 日行南至转无聊:冬至这天太阳向南移动,使得时间显得特别漫长和无聊。 - 满眼香从甚处消:四周弥漫着香气,让人感到迷茫,不知这些香味从何而来。 - 囚服自知惭管仲,纸钱谁为祭皋陶。(冬至日口占) - 囚服自知惭管仲:穿着囚服的我,内心感到惭愧
《村寓》 柳色新蒲,颜色相似而不同。闭门危坐,不敢轻易外出。可怜多病之人,年岁已高,却像惊风日落,易逝难留。馋口未忘云泽米,枯肠空记郑州梨。星稀月白飞三匝,乌鹊无枝也自啼。 注释: 1. 细柳新蒲:形容春天的景象。新蒲,嫩绿的蒲草。 2. 篱门:指农家的篱笆门。危坐:端坐在椅子上,表示谨慎小心的样子。 3. 惊风:比喻疾病或灾难迅速来临。日西:太阳西落,表示时间流逝。 4. 馋口:形容贪吃的嘴
【解析】 题诗岩,指题写的诗。题诗者,即诗人。不见题诗人,意思是说诗人已经不在了。苍苔,青苔。“亦”字承上转下,意思是诗人的诗被青苔覆盖,无法辨认。夜深,指深夜。照,照耀的意思。岩石前,在山岩之上。太古月,远古的月亮。这里指月光。 【答案】 译文: 看不见写诗的人,诗人的诗已被青苔掩盖; 深夜里照亮山岩前,那依然是远古的明月。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通过描写题诗岩的情景
【注释】 1. 罗汉:佛教术语,指修行达到一定阶段的人,已能断尽烦恼而得到究竟觉悟。 2. 须菩提:古印度的著名哲学家和佛学理论家。 3. 宴坐:指静坐。 4. 石终不自言:意谓岩石终不能说话。 5. 我得阿罗汉:意谓我得到了阿罗汉的境界。 【赏析】 “有如”两句是说,像须菩提一样坐在岩畔(即“岩畔”);“石终不自言”两句,是说岩石终不会自己说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景物的观察与领悟
闻顾山被兵 寒饿无端仗友生,柴门幽事颇关情。 萧森响送微风竹,缥缈香浮细雨橙。 瓮里长腰堪果腹,笼中卑脚自呼名。 山村见说今如洗,敢信何乡可避兵。 注释: 1. 闻顾山被兵:听说顾山被战乱波及。 2. 寒饿无端:形容处境艰难,生活困苦。 3. 仗友生:依靠朋友的帮助度过困难时期。 4. 柴门幽事:简陋的家门和平静的生活。 5. 萧森响送:风吹过竹林发出的声音。 6. 缥缈香浮:微风吹过
【注释】 1. 七尺昂藏:指身材高大威猛。昂藏,形容人的气度不凡或身体魁梧。 2. 鸢乌:指天空中的鸢鹰和乌鸦等。鸢乌应怪:指鸢鹰和乌鸦都应当怪罪自己的心肠狠毒。 3. 蝼蚁:蝼蛄和蚂蚁,比喻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宁嫌碧血:意指蝼蚁尚且嫌弃碧血的腥臭,何况人呢?这里暗含着一种对小人物的鄙弃。 4. 达摩:指佛家禅宗大师达摩。双履:指一双鞋子。底须普化:意指佛法普照众生。振空铃:指佛法能振动虚空。 5
【注释】 枉:白白。堕地:出生。平分:均分。神宗:唐睿宗李旦的年号。反覆:指乾坤(天地)的变化。缧绁(lěi xiè):古代囚禁犯人的绳索。蹉跎:时光流逝。故人:旧交,老朋友。问恒饥:问何时能解除饥饿。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友人祝寿而作。全诗以“生”字贯穿始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在艰难困苦中度过一生的感叹及对友人的关心。 首联写自己出生时正值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自己得以平安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