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非关血染霜,斩人第一是含光。
张良岂必椎秦始,豫让何须刺赵襄。
马足乍惊魂褫夺,副车继中魄销亡。
乃知桧死施全手,一似持刀割犬羊。

宝剑非关血染霜,斩人第一是含光。

张良岂必椎秦始,豫让何须刺赵襄。

马足乍惊魂褫夺,副车继中魄销亡。

乃知桧死施全手,一似持刀割犬羊。

诗解与注释:

  1. 宝剑非关血染霜,斩人第一是含光。
  • 宝剑:象征锋利和尊贵的兵器。
  • 非关血染霜:比喻其价值不因鲜血而贬值。
  • 斩人第一:强调了使用这把剑的人必须具备非凡的勇气和决断力。
  • 含光:意味着剑的光芒内敛而不张扬。
  • 赏析:此句通过对比强调剑的锋利和使用者的高尚品质,展现了一种理想的英雄形象。
  1. 张良岂必椎秦始,豫让何须刺赵襄。
  • 张良和豫让:均为历史人物,分别辅佐刘邦和刺杀赵氏孤儿(赵襄)。
  • 岂必椎秦始:意指张良的选择并非出于对秦始皇的不满,而是更符合他的政治理想。
  • 何须刺赵襄:豫让的行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非单纯的复仇。
  • 赏析:此句反映了作者对于英雄行为背后动机的看法,认为真正的英雄不会因为个人恩怨而行事。
  1. 马足乍惊魂褫夺,副车继中魄销亡。
  • 马足:象征着快速移动的事物或人。
  • 魂褫夺、魄销亡:形容突然遭遇惊吓时,精神几乎崩溃。
  • 此句表达了一种突如其来的恐慌和无力感。
  • 赏析:通过生动的比喻,诗人展现了某种力量或事件对人们心理的巨大冲击。
  1. 乃知桧死施全手,一似持刀割犬羊。
  • 桧:即秦桧,历史上的一个争议人物。
  • 施全手:意指秦桧在处理国家大事时表现出极大的手腕和能力。
  • 一似持刀割犬羊:暗喻秦桧的手段虽然残忍,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是必要的。
  • 赏析:此句反映了作者对秦桧行为的复杂评价,既有批评也有理解。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历史人物的评价,展现了作者对英雄行为背后深层次动机的思考。通过对张良、豫让等人的不同选择和行为的分析,揭示了真正的英雄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为了更高的目标和理想。同时,通过对秦桧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反映出作者对权力和道德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