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子返见过,叹予近诗,庶几于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嗟乎足以垂戒,则吾岂敢。昔苏子瞻以诗得罪,究得罪之故,初不系乎其诗,狱中遗子由二诗反以得白。吾师所称有命信夫。彼自矜罗织之巧,搏击之能,正不堪一笑耳

夜阑相对益凄其,万事干戈信所之。
空外岂无霜鹘俊,人间自有雪鸥饥。
贫来不改耽佳性,老去犹存漫兴诗。
叹息我生多定分,谁能独立畏蛛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日子》是一篇关于文学作品的讨论。文章首先介绍了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引用“夏日子返见过,叹予近诗,庶几于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诗句,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看法和态度。最后,文章通过引用苏轼的例子,进一步说明了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来了解一下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文学作品是指以文字为载体,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形式。文学作品的特点在于其语言的精炼性和形象性,能够生动地描绘出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的情感。同时,文学作品也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我们来看一下文章中提到的具体诗句:“夏日子返见过,叹予近诗,庶几于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这句诗出自宋代苏轼的《东坡题跋》。苏轼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诗歌创作的一些看法。他认为,诗歌创作应该追求真实和自然,不要刻意雕琢和修饰。同时,他也希望诗歌能够起到警示和劝诫的作用,让读者从中获得教益。

文章还提到了一个与苏轼相关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宋朝,有一位名叫苏子的文人因为一首诗而得罪了皇帝。然而,他的诗却意外地帮助他洗清了冤屈。这说明,有时候诗歌创作并不完全取决于其内容,而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这篇文章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讨论,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看法和态度。它认为文学作品应该追求真实、自然和有教育意义的创作,而不是刻意追求形式和技巧。同时,文章还通过引用苏轼的例子,说明了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