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浦莲·同李太学西闻绕池观荷花酌茗而返

今朝才见洛浦。无限凌波女。或笑扬红袖,人前立、风中舞。或与明镜语。娇相顾。或掩罗裙住。
悄无侣。方塘窈窕,迷藏犹在深处。穿梭小艇,恨未着侬摇橹。花里茶烟柳外路。归去。馀香长殢烟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隔浦莲·同李太学西闻绕池观荷花酌茗而返》是清代诗人黄之隽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作者在西湖边观赏荷花、品尝茶香的闲适生活。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
  • 黄之隽,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歌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微妙变化,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1. 诗词原文
    今朝才见洛浦。
    无限淩波女。
    或笑扬红袖,人前立、风中舞。

  2. 诗意解析

  • 洛浦:指古代传说中的洛河,此处可能是指西湖边的美丽风景。
  • 淩波女:古时对女子轻盈身姿的一种赞美,这里可能是指西湖边的荷花,因其形态优雅,如舞女般动人。
  • 扬红袖:形容荷花盛开时,红色的花瓣如同仙女的袖子一般飘扬在空中。
  • 人前立、风中舞:描绘了荷花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如同女子在众人面前翩翩起舞的场景。
  1. 艺术特色
  • 意境美:诗歌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艺术境界。
  • 形象生动:诗人巧妙地运用“洛浦”、“淩波女”、“扬红袖”等词汇,生动地塑造了西湖边荷花的形象。
  1. 文化价值
  • 反映时代背景:这首诗反映了清中期社会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 传承文化精髓:黄之隽的诗歌作品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研究清代文学具有重要价值。

《隔浦莲·同李太学西闻绕池观荷花酌茗而返》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之美感悟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和社会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