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闻雁

才见南飞又北飞,征途万里影依依。
斜阳满地人何处,芳草连天汝独归。
杨柳春风声下上,梧桐秋雨梦依稀。
雪泥旧事浑如昨,回首前尘迹已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闻雁》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绝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大雁的南飞与北飞,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乡愁。下面将从多方面介绍这部文学作品:

  1. 作者背景
  • 诗人韦应物生活在唐朝中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于世。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 韦应物曾任监察御史等职,后辞官归隐,过着隐居生活,其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 在《春日闻雁》的创作背景中,韦应物正值秋雨之夜,听到远处传来的大雁叫声,引发了他对故土的深切怀念。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1. 诗作内容
  • 诗中的“才见南飞又北飞,征途万里影依依”描绘了大雁南飞北归的情景,象征着游子的行踪不定和思乡之情。
  • “斜阳满地人何处,芳草连天汝独归”则通过夕阳下无人的大地和绵延的芳草,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渴望和孤独的情感。
  • “杨柳春风声下上,梧桐秋雨梦依稀”利用杨柳和梧桐这两种常见的植物来象征时间的变化和诗人内心的迷茫。
  1. 艺术特色
  • 此诗采用了典型的五言绝句形式,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
  •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如“才见南飞又北飞”、“斜阳满地人何处”)和象征(如“柳风”、“梧桐”)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全诗通过对大雁飞行和季节更迭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无法割舍的情感。
  1. 文学价值
  • 《春日闻雁》不仅是一首表达乡愁的诗歌,它还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在文学史上,此诗作为韦应物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

《春日闻雁》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也传达了一种跨越千年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共鸣。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此诗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