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脱官衫百体便,卧游虽暂亦缠绵。
树知尘世百年事,花送春人十里船。
白日纵歌宜放鹤,青山埋骨有啼鹃。
不知寒食清明过,只觉韶华在眼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一脱官衫百体便,卧游虽暂亦缠绵。
树知尘世百年事,花送春人十里船。
白日纵歌宜放鹤,青山埋骨有啼鹃。
不知寒食清明过,只觉韶华在眼前。
《祁门舟中》品鉴
《祁门舟中》,一首流传于清代的诗篇,作者为冯询。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一己之眼,捕捉了祁门道中春色与人间百态,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诗中的“白日纵歌宜放鹤,青山埋骨有啼鹃”等句子,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人与自然、历史之间的微妙联系。
诗歌描绘了一个脱官衫的文人,在旅途中偶遇美景,感慨时光荏苒,同时也抒发了对逝去青春的回忆。诗中的“树知尘世百年事,花送春人十里船”,让人读来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感受着春天的美好和岁月的流转。
在艺术表现上,此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冯询巧妙地运用比喻和拟人化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生命,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加深了读者对于诗中情感和景象的理解。
通过对《祁门舟中》的品鉴,不难发现,这不仅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更是一首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让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时间对于个体的意义。冯询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将这首《祁门舟中》赋予了永恒的价值,使之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