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金慷慨赴燕台,忠义真能激草莱。
抗节一生轻宦竖,及门两代毓卿材。
伏生高寿传经久,邵子行窝适兴来。
我过苏门深仰止,名山高士各崔嵬。
苏门山吊容城孙徵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豫成所作的《苏门山吊容城孙徵君》,是一首充满文学价值的诗歌。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诗歌内容:《苏门山吊容城孙徵君》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忠诚、坚毅的古代士人的形象,传达了作者对忠义精神的赞美和推崇。诗中“输金慷慨赴燕台,忠义真能激草莱”表达了主人公为国捐躯、忠心耿耿的精神风貌。“抗节一生轻宦竖,及门两代毓卿材”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即使在动荡的政局中仍坚守节操,并培养出优秀的后代。
文学价值:《苏门山吊容城孙徵君》作为一首古诗,其文学价值在于其精炼的语言、深刻的思想以及精湛的艺术表现。诗中的用词考究,情感真挚,能够打动人心。例如,“输金慷慨赴燕台”一句,展现了主人公为国家和民族不惜一切的决心与勇气。而“及门两代毓卿材”则暗示了其家族世代的才德,反映了作者对人物及其家族的高度评价。
历史背景:该诗反映了明代后期到清代初期的社会现实和思想变迁。在这一时期,许多知识分子选择了隐居或不为清廷所接纳的生活方式,如孙奇逢等人。这首诗体现了这种背景下士人的独立人格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坚持。
艺术成就:作为文学作品,《苏门山吊容城孙徵君》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象征等,使得诗歌在表达忠义和隐逸主题的同时,也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此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刻画,诗人传递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苏门山吊容城孙徵君》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古诗。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忠义精神的赞扬,还反映了明清之际士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特点和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