晤孙芝房感赋

五载风尘与君别,江湖日带疮痍色。一樽相对杂悲喜,不堪流泪说乡国。
忆昔逆旅并羸马,共有心期振沟瘠。一朝君起遇际会,出入光明傍日月。
独我窜身向江澨,频见蛟龙翻窟宅。可怜徒手莫援救,坐使原野成萧瑟。
只今不待秋井{土扇},嵯峨白骨蔽城阙。纵有遗黎理荒秽,复苦高田作龟坼。
君也相视匪越秦,对此能无动凄恻。归朝好作监门图,应有春风洒中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晤孙芝房感赋”是清朝诗人杨彝珍的一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在与友人分别后的感受和对友情的珍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杨彝珍字性农,又字湘涵,湖南武陵人。他是一位进士出身,道光末年考中,选为庶吉士,后来改任兵部主事,不久便辞官不复出仕。
  2. 作品原文:“五载风尘与君别,江湖日带疮痍色。一樽相对杂悲喜,不堪流泪说乡国。”
  3. 作品赏析:诗中描述了与友人告别后的孤独与辛酸,以及他们共度艰难岁月的艰辛。诗句通过描述江湖之景和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杨彝珍对友情的深切感受。
  4.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状况。
  5. 名家点评:对于这首诗的评价,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它体现了杨彝珍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有人认为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一定的成就,尤其是其情感表达的真挚和深刻,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晤孙芝房感赋》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描绘时代风貌和社会变迁的历史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