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孙寿朋感怀之作

青衫寥落十年身,始信穷通本夙因。
诗兴每从愁里发,人情惟有醉时真。
事当失意才知命,话到无言更怆神。
毕竟诗书非误我,歧途偏得赏心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孙寿朋感怀之作》是清代诗人黄维申的诗作,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作者面对人生起伏的感慨与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青衫寥落十年身,始信穷通本夙因。
    诗兴每从愁里发,人情惟有醉时真。
    事当失意才知命,话到无言更怆神。
    毕竟诗书非误我,歧途偏得赏心人。
  2. 诗词解析
  • 诗句解析:“青衫寥落十年身,始信穷通本夙因。”表达了诗人十年来历经沧桑,对人生的起落有了更深的感悟。“始信”二字揭示了诗人由过去的迷茫到逐渐明了自己命运的过程。
  • 情感表达:“诗兴每从愁里发,人情惟有醉时真。”描绘了诗人在忧愁中寻找灵感,而在酒中寻求慰藉的情感状态。这里的“愁里”和“醉时”分别代表了诗人在逆境与顺境中的不同应对方式。
  • 人生哲理:“事当失意才知命,话到无言更怆神。”反映了诗人对命运的认识,即只有在经历挫折之后,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同时,沉默有时比言语更能触动心灵深处的哀愁。
  • 文学价值:“毕竟诗书非误我,歧途偏得赏心人。”这句话表明尽管生活的道路充满了不确定性,但通过阅读和写作,诗人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并因此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
  1. 创作背景
  • 黄维申生活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这是一个文化繁荣但社会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 此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从其内容来看,可能是在经历了某种人生挫折后,诗人借酒浇愁,借诗抒怀的产物。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又融入了自然景观的描述,如“落日闭重关,荒亭此共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 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难料的深刻感悟,使得整首诗歌具有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1. 历史评价
  • 《次韵孙寿朋感怀之作》作为黄维申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 它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于研究清代文学和黄维申的个人生平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次韵孙寿朋感怀之作》不仅是一首表达了诗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佳作,更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深入感受到黄维申对人生的洞察和对艺术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