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道中作

始识风尘苦,吾生第一回。
斗星随北指,云气挟东来。
走竟偕牛马,臣初出草莱。
海天千万里,南望几徘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武清道中作》是清代诗人黄遵宪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黄遵宪(1848-1905),原名瑞生,字公度,晚号天游山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武清道中作·唐魏风同俭》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黄遵宪在清朝晚期担任外交官,曾随使出使日本,目睹了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和国内的社会矛盾。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不满和忧国忧民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民族未来的忧虑。

诗的原文如下:
始识风尘苦,吾生第一回。
斗星随北指,云气挟东来。
走竟偕牛马,臣初出草莱。
海天千万里,南望几徘徊。

首联“始识风尘苦,吾生第一回”表达了诗人初到异乡,面对艰苦环境的初次感受,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人生旅程的感慨。颔联“斗星随北指,云气挟东来”描绘了诗人所见的自然景象,斗转星移、云起云散之间,透露出一种苍茫而又壮阔的感觉。颈联“走竟偕牛马,臣初出草莱”展现了诗人由农村走向都市的过程,以及自己由平民到官员身份的转变。尾联“海天千万里,南望几徘徊”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武清道中作》不仅是黄遵宪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研究清代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注,是了解清代社会状况和文学成就的珍贵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