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香港登舟感怀

又指天河问析津,东西南北转蓬身。
行行遂越三万里,碌碌仍随十九人。
久客暂归增别苦,同舟虽敌亦情亲。
龙旗猎猎张旃去,徒倚阑干独怆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香港登舟感怀》是清代诗人黄遵宪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又指天河问析津,东西南北转蓬身。
    行行遂越三万里,碌碌仍随十九人。
    久客暂归增别苦,同舟虽敌亦情亲。
    龙旗猎猎张旃影,四海一家共此心。

  2. 主题内容:《自香港登舟感怀》是一首表达诗人离愁别绪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自己远赴他乡的情景和对故土的眷恋,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3. 写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朝光绪年间,当时中国正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内部的腐败问题,许多有志之士都纷纷出国寻求发展机会。黄遵宪作为清朝晚期的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曾出使英国,目睹了外国的先进制度和文明,深感国家落后的痛苦。因此,在离开香港登船出发的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感怀之作。

  4. 诗歌鉴赏

  • 首联“又指天河问析津,东西南北转蓬身”以天河为喻,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迷茫和不安。同时,“东西南北转蓬身”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状态。
  • 颔联“行行遂越三万里,碌碌仍随十九人”抒发了诗人对于旅途遥远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期望和责任。诗人虽然身处异乡,但仍不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 颈联“久客暂归增别苦,同舟虽敌亦情亲”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虽然身处他乡,但每当想到回家的时刻,心中都会增添一份离别的苦楚。而在船上与同行的同胞们虽然立场不同,但彼此之间依然保持着深厚的情谊。
  • 尾联“龙旗猎猎张旗影,四海一家共此心”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信念的表述。尽管身处不同的国度,但只要心中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就能够凝聚成一个整体。

《自香港登舟感怀》不仅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思考,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民的愿望。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