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左子兴领事秉隆

古人材艺今俱有,却是今人古不如。
十载勋名辅英簜,一家安乐寄华胥。
头衔南岛蛮夷长,手笔西方象寄书。
闻说狂歌敲铁板,大声往往骇龙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怀左子兴领事秉隆》是清代诗人黄遵宪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黄遵宪,字公度,晚号人境庐主人,又号逸史氏。他是一位清朝诗人、外交家和政治家,出生于广东省嘉应州(今梅州市梅县区)。他在戊戌变法期间担任广东按察使,并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被慈禧太后逮捕入狱,最终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死于狱中。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著称。
  1. 诗歌原文
    古人材艺今俱有,却是今人古不如。 十载勋名辅英簜,一家安乐寄华胥。 头衔南岛蛮夷长,手笔西方象寄书。

  2. 诗意解析

  • 对比古今:“古人材艺今俱有”,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古人才华与现代相比的深刻思考。虽然现代社会拥有诸多人才,但相比之下,古代人的技艺和才华依然卓越。这种对比不仅赞美了古人的成就,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的感慨。
  • 个人经历:“却是今人古不如”,这里的“却”字用得非常巧妙,它不仅强调了今人与古人的对比,还隐含了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反思。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于个人成就与历史地位的反思和自我审视。
  • 家庭幸福:“十载勋名辅英簜,一家安乐寄华胥”,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家庭生活场景,其中包含了荣誉和安定的双重意义。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十年的辛勤努力和所获的荣誉,以及家庭的和谐与安宁,展现了其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精神的满足。
  • 文化贡献:“头衔南岛蛮夷长”,这里的“头衔”指的是某种官职或荣誉,而“南岛蛮夷长”则可能是指在某个地区或领域内具有重要影响的领导者。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强调自己在特定领域的权威和影响力,或者是在表达对自己职业成就的自豪。
  • 文化交流:“手笔西方象寄书”,这里的“手笔”可以理解为文笔或文才,而“西方象寄书”则可能是指通过书信或其他方式向外界传播自己的思想和理念。诗人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自己愿意将文化和知识传播到世界各地,以期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寄怀左子兴领事秉隆》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黄遵宪对历史、文化、个人成就以及对未来的深度思考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及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相关推荐